網路霸凌與自我價值認同(上)

日期 2015-11-14 17:56:01 |作者 林郁芬

 【人生意義專欄】

 

新媒體時代,社交圈轉換

進入新媒體時代,社交聯網成為人際關係當中重要的一環,舉凡Facebook、Instergram、Twitter、Plurk、…等等,各式各樣、五花八門,「Follow 新動態」成為大家每天生活當中的一部分;在當中表達想法、抒發情緒、分享、打卡、按讚,人人一低頭就可自由的表達意見。

有些人用社交平台來經營自己的個人形象,而有些人,是用來抒發自己對生活的觀感跟想法,凝聚同好、尋求共鳴、發表創作,網路世界社群功能包羅萬象。

(圖片取自網路)

 

網路,是朋友?還是敵人?

近期,網路上因為它的可匿名性、社群化、互動性強、散播率高…等等特性,開始出現了一些各大學的匿名性粉絲專頁,例如「告白XX」、「靠北XX」、「表特(Beauty)XX」(XX通常為大學的名稱),可上傳負面或有隱喻性的評論,但又沒有指名道姓,這樣的灰色地帶,常常讓人不小心就「對號入座」,所以,有時只是個人單純地抒發,卻在別人不同的解讀中,成為人身攻擊。

其中某大學的「靠北XX」,曾有人在上面指控好友害自己戴綠帽,而爆出一連串互相指控的羅生門,最後,女主角的哥哥跳出來,請大家保護女方隱私、不要再繼續討論,事件才逐漸平息。

現今,因為電腦網路與通訊科技的普及,例如電子郵件、網路貼文、手機簡訊等,使霸凌行為透過這些媒介,在現實生活環境中蔓延。這種透過現代網路科技而進化的霸凌行為,即稱為網路霸凌(cyber-bullying)。(註1)

今年四月,發生了一起疑似因網路霸凌,知名藝人輕生的社會新聞,社會大眾譁然,也再次提醒大家,對於網路匿名言論的重視。此事件疑是因為網路上的一個匿名性的臉書粉絲專頁,當中有人持續性地,針對該名藝人做攻擊性的謾罵,使原本工作不順心的她,又加上網路匿名謾罵的壓力,導致精神壓力不堪負荷,最後走上絕路。

其實早在2012年上映的電影「BBS鄉民的正義」,就是一個改編於真人真事的網路霸凌事件,當中的一句經典台詞:「網路也好…真實世界也好…人多的一方,往往霸佔著所謂的正義」,也是現今網路世界的寫照。

網路原本應該是便利的工具,但在錯誤的動機跟焦點當中,卻成了傷人的武器;負面言論的聚焦大量散播,讓原本只是想「發洩一下」、「教訓一下」的發言,無意中成了網路霸凌的共犯。

電影[BBS鄉民的正義]用動畫呈現網路上的批評謾罵

【毒來毒網】網路霸凌 你是加害者嗎?別以為只是單純地觀看、分享就不算霸凌。

CAPTCHA code